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新闻 >> 科技创新催生产业“新连新” 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详细内容

科技创新催生产业“新连新” 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时间:2024-07-10     作者:王海荣【转载】   来自:深圳新闻网

“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继续发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提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温度,找到更便宜的材料,让科研成果早日服务信息技术。”6月29日,刚捧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载誉归来,与南科大师生分享获奖感受时“剧透”了下一步的科研方向。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折射科技创新的重要风向标。在本次评选中,除了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深圳另有25个通用项目上榜,总获奖数创历年新高。各类创新主体发力创新,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打通创新链加速“0-1-N”

如果将科技创新比喻为摩天大楼,那么实现“0-1”的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就是决定大厦高度的地基。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提出每年把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围绕前沿基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长周期、高风险的原创性研究。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已累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6000多项。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众多基础研究成果并未束之高阁,而是实打实地转化为深圳推动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位于光明区凤新路1号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每一层的设置都各有千秋。除了1楼的展示空间外,2楼至5楼布置了称量间、制氮间、超净台、冷库间等共享研发空间,方便初创企业入驻,推动“1到N”的成果转化。6至8楼主要是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课题组,致力于“0到1”的研发。

“楼上”“楼下”的组合模式,是深圳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市场端的创新举措之一。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的进程,深圳还织就了一张由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组成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网络。目前,深圳经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超过30家,中小试基地(含高新区专项所认定的中试基地)达38家。

技术攻关赋能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孕育各种新机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深圳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显示等关键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技术攻关。仅去年就布局37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资助技术攻关项目300多个。

6月21日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盘古大模型在工业设计、具身智能、媒体生产和应用、高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让人惊艳。其中在铁路领域,结合盘古大模型和巡检机器人,可精准识别一列动车的3.2万个项点,覆盖8大类、350多种复杂故障,大幅减少人工在凌晨时段巡检动车车厢的艰辛作业。

创新无止境,大疆也于6月对外宣布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地区完成无人机高海拔运输测试,创造了民用无人机最高运输纪录。这家扎根深圳的创新企业正在电影制作、农业、环保、搜救、物流配送等领域不断飞出新天地。

作为一家将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中的创新公司,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5月24日推出了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和自动化实验技术的新一代药物结晶研发平台。它将结晶研究从传统的试错模式转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设计模式,帮助制药公司在更短的开发周期内,使用更少的活性药物成分来进行更完备的结晶研究。

新领域新赛道孕育新增长极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年轻的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已崛起为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的重要高地,该院研究人员发现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单;在被视为深圳科技创新新增长极的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已投入使用,鹏城云脑Ⅲ正加快建设,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正式开工。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也实现高水平运行。科学城内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以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为例,已集聚逾60家相关企业,总估值超百亿,逐渐成为点燃千亿级产业成果转化的新引擎。

今年初,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开展“实训”,实现了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流水线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5月31日,东风柳汽与优必选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的应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主体的持续活跃与深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科研资源供给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举措息息相关。目前,深圳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根据规划,深圳将推动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细胞与基因等4个未来产业,5至10年内产业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推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深地深海、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4个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400-029-1515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草阳巷中段草阳村甲字3号萃园小区万和堂2012一2010室

COPYRIGHT 2013-2017 京ICP备10000000号-0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