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年创业连 >>青年创业连 >> 半月谈丨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观察之二:留得下、创得好,聚拢“归雁”要几招
详细内容

半月谈丨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观察之二:留得下、创得好,聚拢“归雁”要几招

时间:2024-03-11     作者:孙文豪【转载】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官方

资金短缺、不了解政策、缺少技术支持……“乡愁”与现实碰撞,创业项目很可能难以持续长久。针对此,一些地方投入真金白银,倾心“筑巢”,让“归雁”青年返乡创业留得下、创得好。

一个合作社,10多个年轻人

“我想搞现代高效农业,但因为缺少土地,推动甜瓜育苗和试验种植相当吃力。”2010年,不到30岁的赵文鑫从国外大学毕业,回到山东省惠民县,便一头“扎”进农田。

了解他的难处后,当地政府向其介绍针对返乡创业人才优先保障项目用地的政策。从第一批300亩,到如今共协调流转8000余亩,赵文鑫团队建起3.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1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带动26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2020年,在总结过往经验基础上,惠民县实施“归雁计划”,给予项目用地支持、政治激励等政策。惠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树光介绍,2020年之前,惠民县年均返乡创业40余人,“归雁计划”实施后,共招引返乡创业人才513人,新增企业132家。

人才回流给当地传统种植模式带来新变化。测量土地、操作农机、飞防作业、科普政策……不少懂技术、头脑灵活的人才返乡务农。“以胡集镇为例,一家合作社就有10多名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我们加大农业龙头公司的招引力度,发展集中连片农业经营,为他们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胡集镇党委书记解鸿章说。

人出得去,钱进得来

惠民县皂户李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苗木交易集散地,当地有数以千计掌握苗木嫁接技术的技工。“我发现镇上的活儿集中在六七月份,技工没有活就闲下来了。”“90后”王松回乡创业后,组织上千名苗木工走遍全国“移花接木”,人才服务品牌也逐渐打响。

在创业项目比赛中,王松获得惠民县“创业新星”称号,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吸引青年人才向农业扎根,必须投入真金白银。”惠民县人才服务促进中心综合室副主任杨玉明说,他们提供最高15万元、2年全额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额度提高至300万元。

借助创业贷款和人才政策,王松从最初租借土地种苗木开始,到现在组建专业从事嫁接技术的团队,申请获批苗木嫁接培训和考核资质。“下一步,我计划带着团队去中西部地区开发市场,那里还是一片‘蓝海’。”

惠民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新介绍,2020年以来,惠民县为返乡创业人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0笔,共计9169万元,努力为返乡创业人员解决资金上的后顾之忧。

一人创业,一群人支持

2020年硕士毕业后,石新新回乡创业后,干起种子销售。“当我们准备向种子研发转型时,却发现缺乏相关技术储备,更不认识各类科研院所和平台。”

得知石新新创业困难,惠民县人才服务促进中心通过专家资源信息库,对接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中心,为其联系专家,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种子研发前期工作。

杨玉明说,当地建立人才服务“一联双包”机制,县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包保辖区硕博士人才,社区书记包保辖区在读大学生,做好创业政策解答、技能辅导、信息共享、跟踪培养等服务。

搭建创业孵化室、多功能写字间、人才公寓,提供创业指导……多名返乡创业人员表示,一系列政策为他们就业创业和在地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一个人返乡创业的背后是一群人的支持和帮助。”赵文鑫说。

“‘归雁计划’抓住了返乡创业人才在普通县域发展的短板弱项。”孙树光说,“我们还将拿出更大的诚意,完善政策供给、强化财政支撑、提供环境服务,帮助人才往更高层次发展。”


联系方式

电话:400-029-1515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草阳巷中段草阳村甲字3号萃园小区万和堂2012一2010室

COPYRIGHT 2013-2017 京ICP备10000000号-0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