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新闻 >> 李毅中: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跃升,带动产业变革
详细内容

李毅中: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跃升,带动产业变革

时间:2024-09-06     作者:余娜【转载】   来自:中国工业报

2024年9月2日,正值中国工业报社成立44周年的重要日子,由中国工业报社组织召开了“2024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专题研讨会”活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发表题为《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跃升带动产业变革》的讲话。

李毅中表示,要用科技创新丰富拓展生产力三要素产生质变跃升;要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变革,全面把握、加强重点环节。

用科技创新丰富拓展生产力三要素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应推动三要素“优化组合、更新跃升”。

“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持续提高生产装备、器具等劳动资料的水准,尽力提升劳动对象的种类、品质和效能。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使生产力三要素融合适配,形成新生产组合。”李毅中表示。

  • 第一,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重视战略规划人才和顶尖科技人才,形成高质量团队,承担基础研究、创新开发重任。要重视应用型人才,掌握先进技能和新型器具,形成高技术高技能队伍。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培育、留住、吸引、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还需改进完善。

  • 李毅中强调,面对现实,尤其要重视产业大军素质水平的提高。全国就业人员7.4亿,平均受教育年限10.93年,其中农民工2.98亿,约占二、三产就业人员一半,存在结构性矛盾,仍需大力充实知识技能。新型劳动者应具备先进知识技能,运用数字化器具,成为新技能人才。不仅要深化教育改革,更要对在业人员再学习再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技能。

  • 第二,要持续提高生产装备、器具等劳动资料的水准。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效低耗、精准安全实体形态的执行机具,更要重视互联网、工业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非实体形态的智能工具,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应看到,智能制造是软件、硬件的有机组合。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路网云”一体化的结晶。

  • 第三,要尽力提升劳动对象的种类、品质和效能。劳动对象是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深度变革的客体。从自然界开采开发的资源能源更加广泛多样,条件愈加严苛。加工制造的次生资源又是下道产业的劳动对象,最终成为终端商品,创造积累了价值。如石油化工产业链增值数十倍。要提升效率收率、绿色低碳和品质品种。如煤矿、石油采收率,各类发动机效率,光伏转化率等。数据作为生产力新要素新资源,是重要的劳动对象,感知、采集、加工、传输、储存、利用、共享持续发展,数据产业快速崛起。

  • 第四,现代科技和管理,使生产力三要素融合适配,形成新生产组合。生产现场“人机料法环”一体化升级版,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8种形态,其中包含了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微观表现。此外,宏观方面的生产关系也要有相应变革,已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系中。

产业变革要全面把握、加强重点环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变革,要全面把握、加强重点环节。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要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要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李毅中表示。

  • 第一,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学发现催生了技术进步、产业变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3.33万亿,但其中只有2212亿用于基础研究仅占6.6%,2025年达到8%。对比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尤其要加大投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投入大、周期长、有风险,主要靠国家投资,国家科研机构、重点高校承担重任。龙头“链主企业”也应加入,做出贡献。

  • 第二,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改变了时代、产业、市场及主导产品走向。开发难度更大、周期更长、数量更稀缺。大量科研成果属于演进、变革、迭代渐进式发展,仍要高度重视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提升企业行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部门、地方组建了各类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仍需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梯次研发实体。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加大投入壮大团队,创造条件参与国家项目。面对严酷国际环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开展双边多边交流合作,学习借鉴、相通互认。如RCEP与东盟贸易量两位数增长。

  • 第三,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35%,大量研发成果未能形成现实生产力。科技与经济不断融合,但“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研发只有“用”才能进入市场,“用户”带来了实践经验和市场信息。应注重加强中试、验证、计量、检测等产业技术基础,发展产业联盟、科技中介等机构。

  • 李毅中强调,科技金融带动成果转化,需做好金融、财政等各方支持。发挥好各类基金和专项信贷的支撑带动作用,例如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集成电路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撬动社会资本,注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 第四,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两类技术都是发展动力,都有各自的前沿技术。交互融合、变革发展、加速倍增、互不替代、并行不悖。数字化转型着力点要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部位。还有不少停留在表层和外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鲜有在工业制造的范例。应抓住生产要素指标,抓住工艺改进、智能控制、物理单元升级、设备运行等核心环节,深入应用AI,创造高效应用场景。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400-029-1515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草阳巷中段草阳村甲字3号萃园小区万和堂2012一2010室

COPYRIGHT 2013-2017 京ICP备10000000号-0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