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年创业连 >>青年创业连 >> 蜡壳丸包装 让中药走向世界
详细内容

蜡壳丸包装 让中药走向世界

时间:2024-06-17     【转载】   来自:信息时报

       相信不少老街坊对小小的黄色蜡壳丸不陌生,因为这是旧时中药丸常见的外包装。那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记者在广州市海珠区陈李济中药文化园了解到,蜡壳丸是由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长寿药厂”和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陈李济在明末清初时发明的。那时,陈李济根据广东的气候首创蜡壳工艺,为的就是让中成药药性得以更长久地保存。可以说,这是当时中成药包装的重大革命。

  蜡丸包装,让汤剂向丸剂转变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负责人、陈李济文化宣传部部长助理陈洪宣告诉记者,广东地处岭南,自然气候潮湿,传统的中成药易霉变,且一些芳香类的中药材因药性挥发而影响整体药效,也无法满足人们出远门携带的需求。有鉴于此,陈李济人于清康熙年间首创蜡壳药丸,解决了大蜜丸防湿防霉防蛀的问题,大大延长了大蜜丸的保质期。

  “蜡壳药丸的制作可以称得上是医药界的巨大革命。”据说抗战期间,陈李济附近的一口井中曾捞上来许多“蜡壳大蜜丸”,陈洪宣介绍,“这些大蜜丸虽然经过十数年的浸泡,但捞起后却发现它们丝毫无损。蜡丸包装工艺其密封性高,药品质量好,使得传统汤剂的中成药向丸剂转变,使中药更加便于保存、携带、运输,为中药能够跨地域传播,中医中药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蜡壳工艺繁复,密封效果优秀

  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制作这些蜡壳丸的呢?陈洪宣告诉记者,蜡壳药丸的制作主要包括煮蜡、串圆子、蘸蜡、鎅(音界)壳、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大工序。蜡壳制作的原材料、工具主要有蜡、木球、铁支子、锅、烙铁、印章等。蜡为蜂蜡与木蜡等的混合体,木球用梨木、杏木或水曲柳制成,而印章材质则选用牛角。

  蜡壳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工艺和操作规程。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首先用一口锅将蜡加热融化,等到蜡的温度降至70左右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在铁支子上的木球放入锅里面蘸蜡,再取出木球,放进冷水里等待蜡凝固。这样的步骤做一次还不够,蘸蜡、冷却步骤要重复进行多次,直到木球上的蜡皮达到一定厚度为止,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当蜡皮有足够的厚度后,工作人员拿起小刀,将木球外的蜡皮割开大半,从蜡皮中取出木球,再将药丸放进蜡壳里,然后挂蜡封口,熨平蜡蒂。

  这时,就到了整个流程的最后一步。工作人员把牛角印章烤热,沾金或辛红粉,在密封的地方加盖药名或字号名。例如:牛黄解毒丸为“牛解”,羚翘解毒丸为“羚解”,等等。在制作工艺上,要求生产出来的蜡壳表面光滑没有裂纹,且内外均匀,蜡壳与药丸分离而不粘连,蜡壳内需要留有空隙,药丸在蜡壳里面能活动自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细操作,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据介绍,由于工艺繁复,起初,蜡壳工艺只在少数昂贵的丸剂上使用,如大活络丹、苏合香丸、回天再造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十全丸、安宫牛黄丸等。后来,随着工艺的改进发展,普通药丸也用蜡壳包裹。

  工作人员提醒,蜡壳丸的蜡壳不可食用,切勿将整颗蜡丸吞服。虽然蜡壳采用的蜡原料不含毒性,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适应程度不同,不慎食用蜡壳,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适或损伤。

  据介绍,由于质量优、价格廉,且便于携带,陈李济生产的蜡壳药丸被许多出国谋生的人携带出国,进而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等地,陈李济蜡壳丸工艺也随之走向世界。1981年,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曾委托北京中医学院和北京科教制片厂,将陈李济的蜡壳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片,向全世界展播。

  非遗展示,开展文化传承

  目前,“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也是岭南地区创办的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成为民众通过实物展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

  “如今,传统手工蜡丸制作工艺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不再应用于企业批量生产。而是作为一项传统手工工艺、陈李济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主要作为陈李济活化非遗传统技艺的文化展示工艺,应用在各项非遗课程体验、品牌宣传活动中。”陈洪宣介绍,目前,企业早已改用塑壳包装药丸后再裹黄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记者了解到,陈李济博物馆经常与各中小学合作,开展非遗体验课,让孩子们可以来到博物馆里感受、体验这项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李济的创业故事

  作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中药企业之一,“陈李济”创建于公元1600年,比北京同仁堂还要早69年,距今已有420多年,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长寿制药企业。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商人陈体全收得货银乘船返回广州,到码头后匆忙上岸,将银袋遗落在船上,被同船的商人李升佐拾获。李升佐在码头等了很久,才见到焦灼遍寻四处的陈体全。李升佐当即奉还原银,两人遂结为深交。

  陈体全得知李升佐颇通医道,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于是将遗金半数投入其药店,并两相立约“同心济世”,取两人姓氏以“陈李济”为号,以“古方正药”为标榜,以“存心济世”为宗旨。自此,陈李济的店号就在广州创立起来。之后,相传清顺治帝两次风寒腹泻,服用了陈李济的“追风苏合丸”后药到病除。后来,同治帝又赐以“杏仁堂”封号,并指定陈李济药厂储藏的陈皮作为广东的贡品。因此,在清同治年间,陈李济又称为“陈李济杏仁堂药厂”。

  陈李济中药文化园可通过手机预约参观

  陈李济中药文化园由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及“陈李济本草文化园”组成,由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于2004年建成。该园以中药传统制作工艺、本草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场景还原、道地本草种植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了传统中药的发展历史,彰显了浓厚的“南药”文化底蕴。该园还展示了陈李济独特的制药工艺、百年陈皮及本草、方剂等中药文化,收藏陈李济众多传统产品、古方包装、中药文化文物、牌匾和名人字画,是以“文化+、非遗+、工业+” 为主题的新型景区和文化传播平台。有意参观的市民,可通过“陈李济中药文化园”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游客可提前7天预约参观。


联系方式

电话:400-029-1515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草阳巷中段草阳村甲字3号萃园小区万和堂2012一2010室

COPYRIGHT 2013-2017 京ICP备10000000号-0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