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详细内容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时间:2024-05-21     作者:陈套 万劲波【转载】   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核心观点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为需求、彼此促进。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产业创新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带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衍生带动支柱产业的整体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一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选题。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将问题清单转化为任务清单,围绕量子科技、信息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空天海洋、先进材料与制造、新能源、资源环境等基础前沿领域进行攻关。二是聚焦战略任务创新组织模式。围绕战略需求,形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构建与任务和项目相匹配的攻关体系,以全球视野遴选战略科学家,集聚优势力量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三是围绕战略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以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为牵引,开展战略导向的重大任务攻关,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推动重大成果“沿途下蛋”,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支撑。

第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吸纳和创造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汇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主体。一是引导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好金融一体化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作用,推动科技企业在标准、规则、品牌、价值上迭代升级。建立重点领域产业创投基金,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壮大耐心资本,带动更多科技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支持领军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一体化部署项目、平台和任务,引导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快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等基础技术突破。推动科技领军企业从重大应用场景中凝练关键问题与需求,形成重大科技任务,加大企业参与选题的政策及资源引领。三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和集成的作用,高效配置产学研创新资源要素,围绕重点科研任务,联合高校、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创新集群。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整体效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加强央地协同与区域协同。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1128.4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分别为34.2%和65.8%。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推进国家战略区域协同,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科技需求和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形成有效衔接和资源统筹配置。二是加强产学研创新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本质是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创新资源有效衔接和优化组合。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科技与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三是加强经营主体与创新主体协同。高校、院所、企业围绕创新目标,通过任务牵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弥合研发与生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错配,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竞争优势。

第四,做强产业品质和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应变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跨界融合创新和技术迭代应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效率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二是优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体系化布局。巩固扩大5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产业的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的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加快重大任务攻关,结合区域实际,强化系统布局,突出特色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三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链主企业牵头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释放知识集群、产业集群、创新集群的空间集聚效应,提升各类园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第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动态演化的,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科技与产业等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机制的链接作用。一是强化创新发展目标牵引。明晰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支撑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细化衡量指标、行动方案,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科技创新逻辑、产业创新市场逻辑和资本逻辑,建设高标准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打通生产要素流动的堵点、卡点,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三是深化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体制改革。增强改革和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将区域科技教育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400-029-1515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草阳巷中段草阳村甲字3号萃园小区万和堂2012一2010室

COPYRIGHT 2013-2017 京ICP备10000000号-0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