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很火,用户在关注p2p的时候都会看重平台的风控能力,而平台是否有担保方往往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菜导来科谱一下目前p2p平台的主要担保模式。
目前,国内的P2P平台有两种常用方式保证资金安全、让投资者放心。一是用风险保证金模式,二是与担保公司合作。实际中以后者居多,也有不少平台是两者皆有。
一、风险保证金模式
所谓风险保证金模式,是指平台每笔借款成交时,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放入风险保证金账户。当借款人发生拖欠和违约情况时,平台用风险保证金对投资人进行偿还。
风险保证金提取比例一般根据平台的坏账率而定,一般为2~3%。目前很多信息比较透明的平台会把这笔钱托管在某个银行,甚至还会公开银行账户和登陆密码供用户网上查询,接受外界监督。
菜导说:这个模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如果平台的坏账率高,不够赔怎么办?吃亏的就是投资人了。如果是仅仅靠风险保证金提供担保的平台,菜导不太建议投资。
二、第三方担保模式
第三方担保是指有牌照的担保公司为借款项目提供担保,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如果借款发生违约,由担保公司进行本息赔付。但要注意的是,担保公司对于单个被担保人(项目)的担保额上限是净资产的10%,总担保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
然而,一些平台存在自家人担保自家人或过度担保的现象。比如在北京,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有130多家,但资质较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只有20家,这就相当于130余家P2P平台的风险集中在20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旦坏账率超过10%,该担保公司担保的所有平台都将受到牵连,最后受害者还是投资人。
菜导说,投资p2p的适合一定要关注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最好是实力较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通过查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实收)、成立时间以及是否有负面新闻等信息来降低投资风险。
这两年,随着去担保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及p2p市场的诱人蛋糕,保险公司也开始介入这个领域。我们来看看保险模式。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保险知识:
1、保险公司准入门槛高,成立需得到保监会批准。同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到保监会的严格监管,确保保险公司对其承担的风险有充分的支付能力,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
2、就算在极端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时,也不能自己宣布破产。根据中国法律,保险公司的破产需要得到保监会的同意。在此期间,各方会采取所有手段包括直接指定另一家保险公司“接盘”的方式,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确保已签发保单可继续履行。
总之,在中国,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及保护与银行类似,同样作为国民经济以及金融领域中的重要一环,政府及监管机构在其审批、准入、监管、经营风险等各个方面都会进行严格管控,并在必要时给与支持,保障保险公司运行的稳健和客户的利益。
目前常见的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三类产品:
1、账户险。为投资者在平台和/或关联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号内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的保险产品。
2、抵押物保险。对于借款合同中的抵押物购买财产保险,为抵押物因天灾人祸导致灭失、受损提供风险保障。
以上两类属于常见险种,针对传统行业也普遍存在。如果借款人逾期,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的。第一种只有因盗号等情况下产生的损失保险公司才会赔付,第二种是针对借款人的抵押物进行的保险,跟投资人没有任何关系。
菜导说,现在有些平台对外宣传的时候会夸大或者误导用户,所以用户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甄别哦!
3、信用保证保险。若借款人未能按时履行还款责任,保险公司可以就借款人未偿还的本金和应付利息给与赔偿,保障出资人的本息安全。
简单来说,信用保证保险,才是平常大家所说的“本息担保”,或者叫“兜底”。
菜导说,只有信用保证保险,在借款人逾期未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赔付投资人的本金及利息损失。现在市场上此类合作比较少,但后续应该是发展趋势,只不过合作的门槛相对比较高。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费虽然诱人,但是要承担的风险也非常大,必须对合作伙伴的资产及风控建设等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对于p2p平台来说,有保险公司背书,当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 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此类合作是否会影响平台产品的收益呢?这个就另当别论了。而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也要与时俱进。